咨询热线

020-95459765



咨询热线

020-95459765
地址:15859569517
手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新塘街192号AGGAME·(中国区)集团大厦10号
邮箱:粤ICP备72841351

绿植租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绿植租摆

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12 19:06:54 点击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等举措,为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系统谋划推进未来五年服务业发展的新起点上,分析把握“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思路及举措,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从244856亿元增长至765583亿元,支撑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地位持续巩固。“十五五”期间,服务业有望继续成为推动增长的主力军、调优结构的主引擎、模式创新的主阵地、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和扩大开放的主战场。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202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7%,比2012年提升11.2个百分点,2024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十五五”期间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有望在加快释放服务业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的同时,继续巩固服务业作为支撑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地位,从而为我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关系到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各居其位、各有其用,建设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发挥服务业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服务业已不再是此前通常被认为的研发投入少、创新产出低的行业,呈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推进的显著特点,创新投入和产出不断提高,商业模式更迭换代速度加快,新模式不断涌现,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领域。2019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9%、12.3%和12.0%。202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0.9%、10.4%和5.6%。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延链增值、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充分利用不仅造就了线O)、到家服务、直播电商等诸多新的商业模式,也成就了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新业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五”期间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引领服务业孵化新模式、发展新业态,将在增强服务业调结构主引擎作用的同时,全面提升服务业对新质生产力和实体经济加速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随着物的全面丰富和中国式现代化逐步推进,居民消费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愈发呈现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服务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待激发。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的份额不断逼近商品消费,2013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9.7%上升到46.1%。2024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高3.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服务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技术进步推动服务业态创新,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服务业扩大就业主渠道作用的持续发挥。20132023年,我国服务业年均新增就业人员741万人;2024年,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8.8%,比2012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十五五”期间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有利于激发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强大韧劲和旺盛活力,拉动服务业扩大高品质供给,从而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服务业开放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服务业作为各经济体黏合剂的作用日益凸显,对服务业的跨境投资增长非常迅速。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19902020年间,全球服务业的跨境投资每十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增速快于第二和第一产业。服务贸易直接关系着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层次水平与嵌入程度,影响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效率与质量。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开放范围不断扩展、试点范围有序铺开,在金融、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带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持续较快增长。2020202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6617亿美元增长到10565亿美元,2024年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十五五”期间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有望推动服务业开放的稳步扩大和示范效应的持续放大,从而促进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在更宽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形成新的优势。

  综上,“十五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在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创新培育、消费促进、民生保障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服务业发展将进入重要提升期。但与此同时也需看到,服务业发展仍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产业链价值链分工深刻调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等风险挑战。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上,需着力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消除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卡点瓶颈,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立足“十四五”时期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衔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应以创新引领、融合互促、数智赋能、扩大开放为主线,形成导向鲜明、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一是构建创新引领的发展生态。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核心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领域加速布局创新链;系统推动服务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在智能服务、大规模复杂数字服务网络、安全可信交易与服务、面向未来产业生态的科技服务、生活服务生态化、跨境贸易协同服务、文旅融合、全媒体等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开展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研发。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计量测试、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强化科技服务业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能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生态链,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与公共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集技术转移、产业加速、孵化转化等为一体的高品质创新空间。以培育服务业新形态为动力,持续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早期应用场景,加强技术集成和融合应用。

  二是夯实融合发展的要素支撑。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约高效用地,通过增加混合用地供给、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科学设定容积率指标等方式,支持创新型服务企业发展。优化服务业融合性行业政策规定,比如应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更新,调整对相关企业的规则限制。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优化高端人才激励方式。创新服务于融合产业的金融工具,完善政府引导资金、创业投资基金、银行资金、资本市场等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优化政府担保基金支持方式,探索开展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依托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推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

  三是优化数智化赋能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借助数智技术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的产业融合应用,以数智化强化产业融合。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需要,构建集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创新应用、服务设施、质量标准等功能为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大模型通用技术底座对各类开源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支持水平。适应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优化各地创新券、算力券、服务券的使用范围,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加强数据保护和交易制度研究,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管理支撑体系,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四是稳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动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从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完善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从加强人才流动与资格互认、推动资金与外汇管理创新、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制度入手,优化要素保障,不断提升服务进口的便利化水平。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加大压力测试,总结试点过程中的成熟经验,及时将成功经验向全国其他地区和行业复制推广。积累区域协定双边谈判经验,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塑造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形成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中国主张和中国范式,为全球服务贸易规则重构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刘奕,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新塘街192号AGGAME·(中国区)集团大厦10号电话:020-95459765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2026  ag旗舰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CP********